端午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在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慶祝。端午節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內涵。
相傳,春秋戰國時代的楚國詩人屈原因政治失敗,投江自盡,這一天正是農曆五月初五,為了防止屈原的遺體被水裡的魚吃掉,人們開始製作粽子,用竹葉包裹糯米和各種餡料,再綁上紅線,以示禁止魚類接近。這也是端午節吃粽子的傳統起源,人們為了紀念他的忠誠和不屈精神。
吃粽子是端午節最重要的傳統之一。人們在這一天會準備各種口味的粽子,如鹹肉粽、甜粽子等。家人和朋友聚在一起,分享美食,象徵團圓和祈求平安。
為了傳承這項古老而珍貴的文化,每一年靜思書軒檳城總店靜思人文團隊都會研製凈斯粽子。
度過了這三年嚴峻的疫情,靜思書軒靜思人文團隊再度舉辦了「娘惹福粽體驗課」,希望大家能夠學習到裹粽子的技巧與藝術。今年的『凈斯娘惹福粽』研發自靜思人文團隊的馬柳馨師姊。她把大家常吃的咸粽子轉為口感咸甜的娘惹粽子。
最重要的是凈斯娘惹福粽的主要的材料是使用凈斯香積飯製作成。凈斯香積飯來自台灣花蓮研發自靜思精舍德晗法師,香積飯的口感QQ,有點像糯米,適合消化不良的人,比如病人、老人與小孩。除了使用凈斯香積飯,裡面的餡料都是使用凈斯堅果和凈斯素香鬆,再加上其它的調味裹成馬來西亞地道風味的凈斯娘惹粽。
今年在靜思書軒檳城總店,在5月28日第一堂教學班由馬柳馨師姊。她把自己所研發的粽子教學傳承各社區的種子老師,再由社區的種子老師傳到自己的社區。
慈濟志工在製作的過程中了解到看是普通,容易做的粽子,都有著它息息相關的原理。在製作過程不可放得太鬆,也不可以捉得太緊。材料都要放得均勻適可而止,材料才不會多到溢出來,就像我們對兒女愛、親朋戚友或照顧戶一樣,都要以智慧來對應。
在二零二零年證嚴上人的菩提心要開示道,一粒粽子有餡料、有米、有各種材料、也有佐料,它就代表著社會各界的愛心,因為來至各行各業,就像有人是米有人像馅料一样。社会资源的爱心就是我们的馅料,而粽葉,就是我们的慈诚委员和社区志工,在還未把餡料包覆起来时,都先把自己洗的乾乾淨淨,更要精進修行聞法,把自己的棱角修剪,把各種習性去除,才能成為一片粽葉,把每粒粽子都裹得整整齊齊。
那還要有粽繩,這粽繩代表著三股力量共同組成,第一是慈濟清修士、第二是資深得慈誠委員、第三就是我們的志業體。這三股力量合而為一,把每一粒粽子都綁好後,最後就是提纲挈领的就是最上面的这个粽串。这个粽串就是我们的法脉的源头,就是慈濟的静思精舍,所以才有法脉的源头。静思精舍为我们提纲挈领,再結合底下的三股力量和心、和气、互爱、协力,合而为一之后,我们就可以把每一个粽子包裹的密密实实的粽子然後必须三条变一条,才能够有提起粽子的力量。
慈濟志工在學習裹粽的過程中,領悟了慈濟團體的力量和精神,把愛心資源送到需要幫助的人,讓被冷落的社區溫暖起來。
當今社會想要學習裹粽子的人已經很少了,通常都是花錢來買粽子,但誰又能體會了解自古流傳下來裹粽子的含義和一家團聚的樂趣呢?
在靜思書軒檳城總店第二堂課,是開放給民眾或志工,各人收費。舉辦當局準備了裹粽子的材料和器材,現場還有迎賓茶,在大家裹粽子完成后,靜思人文團隊還準備豐富的茶席。
這次來參與的人物有;女兒帶著母親、母親帶著孩子、慈濟志工或三五知己結伴前來報名。
在還未進入裹粽子的環節前,趙慮儀師姊為大家講解凈斯娘惹福粽的材料,大多數的材料都是採用於靜思書軒的凈斯產品,香積飯更是這次粽子主要的材料。
師姊柯艾妌把準備好的藍花水分配給每一位學員,師姊趙慮儀教導大家把桌面上的香積飯倒入藍花水里,等待香積飯把水吸收。然後柯艾妌師姊開始示範製作凈斯娘惹福粽的餡料,當時大會議室的空氣里瀰漫了香氣,聞到小編肚子都不爭氣都打起鼓來。學員們看完示範後,就開始自己動手了。
有些學員是懂得裹粽的,而有些使初體驗學習的,看似容易的裹粽,都裹得一團亂糟糟,到最後大小不同形狀的粽子出現,在老師的指引下才捉到技巧。
現場,還有兩位年老的老人,在女兒的陪伴下前來裹粽。
一位七十四歲的老人家陳淑娟,在2019年還未有疫情之前,連續三年都與女兒黃麗婷參與靜思書軒的活動。今年在靜思人文團隊志工邀約下為母親報名凈斯娘惹福粽。老人家陳淑娟在遇到小編時,認得小編還在當年壽桃教學班,曾與他們一家人做採訪。女兒黃麗婷分享到;『讓媽媽來這裡學習裹粽子真的很值得,大家融入一起很高興。』
還有一位九十二歲的老人家,在兩位女兒(一位是見習志工和剛從美國回來度假的女兒)的陪同下體驗使用不同材料裹粽的方法。因為健康的問題,九十二歲的老人家,在醫師得勸導下已經三年沒有吃糯米了。她也分享到;『使用糯米裹粽子也比較麻煩,糯米需要浸隔夜,而且老人家吃多也消化不良。』
靜思人文團隊常駐志工和學員們忙得不亦樂乎,最後大家都完成手上的粽子,雖然不是最好的,但是裡面包含了愛、親情和溫暖,吃在口裡一定是最幸福的。
這場凈斯娘惹福粽教學班主要的因素是,在這相隔疫情嚴峻的三年後,希望大家放下緊繃的心情,無論是親子之間、朋友之間或是團隊之間的那一份溫情。
在歡樂的氣氛下,圓滿了這場活動,也留下了不少美麗的回憶。
靜思人文團隊也把這份祝福分享到左鄰右舍的街坊,大家臉上都洋溢歡樂。